旅居麗江 | 巷陌藏“珠”人:張盼的出走與歸來
古城深處,陽光慵懶地穿過百年老屋的飛檐,在深巷珠寶溫潤的玉石與銀飾上投下斑駁光影。店主張盼笑語盈盈,招呼著慕名而來的游客。這個生于1991年的云南曲靖女孩,人生軌跡如一條蜿蜒的河流,兜兜轉轉,終于在麗江古城尋得歸宿與沃土。
深巷珠寶主理人張盼制定的店規。(麗江融媒記者 呂坤釗攝)
古城青石路:夢想初萌與淬煉
大學時代,麗江文化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張盼,早早將課余時光“貢獻”給了古城。“學校給予了我諸多寶貴的經歷,通過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交流互動以及參與學校精心組織的豐富社會實踐活動,我深刻領悟到世界的廣闊與多元。”她穿梭在四方街的人流中,在店鋪里忙碌,為五湖四海的游客做向導。青石板路磨平了她的鞋底,也磨亮了她心中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理解。古城的一磚一瓦,一歌一舞,深深浸潤著她的青春。每到假期,她都會把積攢的零花錢換成一張張車票,往返于全國各地與麗江之間。那些漫長的旅途,成了她思考人生方向的寶貴時光。
張盼在拉薩時的留影。(供圖)
“我不想被辦公室困住。”張盼回憶道,活潑開朗的天性下,是對自由自在開店生活的熱切向往。畢業時,與兩位同窗共筑客棧夢的藍圖,卻因伙伴資金鏈斷裂而擱淺。但失望并未擊垮她,反而點燃了更遠的眺望。古城里琳瑯滿目的飾品項鏈深受張盼喜愛,也為她今后的行業埋下了種子。憑此她在古城靠著一間僅有30平米的鋪面攢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她便毅然背起行囊,奔向遠方——貴州的山水、江浙的商海,不斷拓展的不僅是地理版圖,更是認知的邊界與人脈的橋梁。她便在世界屋脊西藏落腳,在雪域高原扎下根來,經營起充滿靈性的文玩飾品,高原的風霜刻下了堅韌,也沉淀了商業的智慧。
深巷藏珠玉:歸巢筑夢與反哺
2023年,如同倦鳥歸林,張盼帶著成熟的商業洞察與團隊,重返魂牽夢縈的麗江。“麗江的空氣、陽光,還有那種深入骨髓的慢節奏與包容感,是別處給不了的。”這一次,她不再是兼職的學生,而是古城創業大軍中的一員——深巷珠寶在古城幽靜處悄然綻放。憑借獨到眼光與在西藏積累的行業資源,她的“深巷珠寶”迅速從古城一隅走向全國,如今已開出8家門店,成為將民族風情與現代美學結合的新銳力量。
張盼和團隊成員一起學習民族文化。(麗江融媒記者 呂坤釗攝)
深知“了解”是傳遞熱愛的基礎,張盼格外注重團隊的文化浸潤。“我會經常鼓勵我的團隊學習麗江的歷史文化,古城的建筑特色。”她認真地說:“從我們自己真正了解麗江的根脈、讀懂天雨流芳的深邃、明白三坊一照壁的精妙,才能發自內心地熱愛它,也才能給遠道而來的游客講好麗江的故事,而不只是賣一件商品。”這份用心,讓深巷珠寶不僅是一個商鋪,更成為游客觸摸麗江文化的一扇小窗。
張盼與愛人劉先生和到店的游客一起喝茶聊天。(麗江融媒記者 呂坤釗攝)
麗江不僅成就了她的事業,也饋贈了愛情。在這片共同熱愛的土地上,她與志同道合的愛人劉先生相遇、相知,即將在今年年底攜手步入婚姻殿堂。對于張盼而言,麗江的魅力遠不止于風景。它是一座充滿包容力的城市,既能容納像他們這樣帶著夢想而來的異鄉人,也滋養著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原住民。無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還是不同商業形態的共生共榮,都體現著這座古城的開放胸襟。“麗江是包容的,這里的氣候滋養身心,文化底蘊深厚獨特,營商環境也充滿活力。”他們視麗江為夢想的起點與歸宿:“我們在這里扎根、收獲,更渴望回饋,希望古城的商業生態更健康,生活氛圍更美好,讓更多人真正認識、愛上麗江的骨相之美。”
張盼的故事,是一首出走與回歸的麗江敘事詩。她以腳步丈量世界,最終在古城溫暖的臂彎里安放夢想,也以創業者的熱忱反哺這片沃土。麗江向世界發出邀請:來麗江吧,這里能安放你的遠方,也能成就你的故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